城市•

戴慎志:武汉水灾需要反思什么

武汉水灾,如果城市防洪排涝规划和建设做全面、做到位、做实在、做精确,水淹就会减轻很多,不会如此严重。这不仅是一个城市问题,也是整个流域和区域的问题据武汉市民政局负责人介绍,截至7月6日12时,暴雨灾害造成全市12个区75.7万人受灾。农作物受损97404公顷,其中绝收32160公顷。倒塌房屋2357户5848间,严重损坏房屋370户982间,一般性房屋损坏130户393间。直接经济损失22.65亿元。因灾死亡14人,失踪1人。
      事实上,“逢雨必淹”并非唯独武汉如此,全国多数城市的防洪防涝建设均难以适应基本需求。
      2013年9月-12月,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曾组织调研组就城市防洪问题做专门调研并撰写报告,该报告称,目前 有641座建制城市面临洪涝灾害威胁,每年有百余座城市不同程度发生暴雨洪涝灾害,2013年高达234座。而在防洪建设方面,目前仍有300多座城市尚未达到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占有防洪任务城市总数的二分之一,70%以上的城市管线系统排水能力不足一年一遇,90%以上的老城区的排涝能力甚至比规范规定下限还要低。
      国家防办的报告将防洪排涝设施建设进展缓慢的主要原因归结为投资不足。根据《防洪法》规定,“城市防洪工程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所需投资,由城市人民政府承担。”
      报告认为,很多城市都着眼于发展经济尽快取得效益,普遍存在“重开发、轻安全,重地上、轻低下”现象,一些大城市大灾之后才大治,亡羊补牢式组织建设,缺乏长期持续稳定的资金投入。

      此次武汉水灾,再次给我们提出了哪些问题需要反思?


【意见领袖观点】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戴慎志教授接受财新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次武汉地区的降雨量确实非常大,比往年大很多。城市不被水淹难度非常大,如此大的降雨,短时期淹少量地段也是难免的。但是,如果城市防洪排涝规划和建设做全面、做到位、做实在、做精确,水淹就会减轻很多,不会如此严重。这不仅是一个城市问题,也是整个流域和区域的问题。这是一个深层次的问题。

       城市防洪排涝规划建设必须与城市、市域乃至流域水利规划建设紧密结合,整体协调行动。戴慎志表示,首先,要确保市域的河流、湖泊等水系通畅,容水空间大。同时,城市内部河流水系要保持适量的水面率,河道通畅不阻,有足够的容水空间,能有效控制降雨前后的水系的水位高度。这是保障城市防洪排涝的最基本、最有效的对策措施。随后是城市的雨水收集和排放管网与设施规划建设,要确保其有足够的容量、不懈的运行能力、坚实的抗灾强度。

      安全是城市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戴慎志指出,这基础不扎实,城市就难以生存和发展,居民也难以安心生活居住。水灾仍然是武汉城市的最主要灾害之一,对其他类似城市有同样的警示,需要做深刻的反思:


1. 反思长期以来重视土地开发利用,忽略水生态环境保护。填湖造城,填河筑路,造成水域减少,水系堵塞,容水空间大幅度减少,严重破坏水生态环境。
2. 反思长期以来注重城市建设投资,忽略水利建设投入。建设资金重点用于建筑、广场、道路等建设;市域水利建设资金不足,实施措施不力,形成水安全隐患。
3. 反思长期以来城市建设规划与市域(流域)水利规划,缺乏相互关联衔接和统筹协调,独自建设,互相干扰,造成效率低下。
4. 反思长期以来水利部门缺乏对本地域的水环境和实际情况的深入研究与针对性措施探索,任其河流和湖泊底部淤升、水位提高,防洪河湖堤高度升高,致使地面雨水难以入河湖,城市面临灭顶之灾。
5. 反思长期以来政府尚未建立全市(县)城乡、水利等各部门日常统筹协调的管理机制,致使相关信息不互通、资源不共享,计划不协调、行动不协同、难点不共克、效益不提高。


       戴慎志建议,通过深入反思,结合当前国家正在推进的海绵城市和综合管廊规划建设,全面、系统、深入、因地制宜地研究和开展城乡水系统(集水利、给水、排水、防洪、防涝、水环境保护与治理等于一体)综合规划,全方位、综合地解决城乡水系统的安全、开发利用、保护治理以及管理等问题。


上一篇:冯小刚夫人徐帆的“驭夫术”

下一篇:无

旗下业务介绍:电视节目 - 网络电视 - 网络广告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51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