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

“骑士”信念,都市文脉守护者:记阮仪三老师到访《城市· 》栏目指导工作

记者 许明晓报道)

 

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海德格尔如是说。


城市作为人类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标志,是人类群居生活的高级形式。各个城市都有自己的一种韵味,一种美感,江南古镇充满了了诗情画意,西塘是婉约的,乌镇是秀美的,南浔是舒朗的……


当我们生活在、行走在充斥着物欲的建筑间,诗意不再,文化消失,美感无存,仿若曾经的一切历史渊源都只是遥远的海市蜃楼,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追忆,探寻,求索,恍然若失。


“20世纪80年代,在全国一片开发建设中,我是真的忧心如焚。当时很少有人能听得进你的话。那我们就从推土机下抢救,救下一点是一点,只希望不要把我们好的东西都弄光。平遥古城就是那个时候抢救保护下来的。”


“2000年以后,我所担忧的是,许多人都看到保护取得成绩了,全国的假古董都垮了,而保护好的都名利双收,产生效益了。现在都晓得要保护了,也晓得申报世界遗产了。但当申遗成风,我就担忧了。现在担忧的是把保护看成是获取经济效益的一个手段。因为凡是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地方,造成的深层次破坏是根本性的。以前是不识货一推了之,现在做不好是从内部进行深层次的破坏,而且举的是保护的旗号。”


告诫中含着焦灼,执着中透露中凛然。这就是被誉为“都市文脉守护者”的阮仪三,他用骑士般的精神捍卫着历史古城镇。七月末的一个下午,在总制片人林子涵的邀请下,阮仪三老师来到了我们《城市· 》 栏目组接受了专访并做了工作指导。

     


“骑士”精神:传承、执着、告诫


阮仪三老师虽已年逾八旬,精神矍铄,待人亲和,言谈举止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满头银发留下无数岁月的印记。说到古建筑,他侃侃而谈。


“我国传统建筑具有独特的建筑风貌和艺术特点,在世界的建筑体系当中独树一帜,具有很多的优点。首先,我国传统建筑可以防震,传统建筑结构都采用木结构,木构架卯榫结构,墙倒屋不倒,建造房子的时候先立柱后架梁,盖到顶再砌墙,墙是围屋墙,所有的木结构当中重要的斗拱部分,摆脱了简单的梁柱承托方式,为东方所特有。欧洲人的房屋搭建大都是尖顶的房子,圆顶的房子,虽然都是木材做的古典建筑,但是都是用罗圈铁钉起来的,我们就用的是卯榫结构,可以防震。例如,汶川5.12地震,四川的昭化古城,所有木结构建筑都基本完好,而的钢筋水泥结构的房子都倒塌了。但是我们建造木结构房子的技艺并没有得到很好地传承,并不是要我们都建造木结构的房子,只是我们不能把这个技艺丢掉,要合理地利用和发展。”


在谈到对“城市”的话题时,阮老师也表达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城市的起源从根本上来说,有因“城”而“市”和因“市”而“城”两种类型,因“城”而“市”就是城市的形成先有“城”后有“市”,“市”是在“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农耕时代,人类开始定居;伴随工商业的发展,城市崛起和城市文明开始传播。 的传统建筑植根于农耕文化,与自然关系密切,依山傍水,顺势而建,取材于当地,不仅结构适应当地气候,形式上也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十分融洽。现代人大多认为风水、阴阳是封建迷信,但其实 传统中所言的风水,是一种讲求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哲学理论。大到城市规划,小到园林设计,古人从来都是在遵循追求这种天人合一的自然规律和生活方式。


“骑士”精神:实话实话


栏目组总制片人林子涵告诉阮老师,城市· 》栏目作为一档互动访谈类节目在CCTV证券资讯频道首播,旨在深入关注城市信息、事件、人物, 由政商文界共同探讨时事话题,节目将从城市金融、智慧城市、城市文化、城市创新等多角度来展现国内、国际城市发展日新月异的变化。栏目组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地筹拍“ 老建筑专题系列节目”,林总希望阮老师能给这档节目一些指导意见。


城市是由各种各样的建筑组成,城市人居住在各式各样的建筑里。建筑对于城市来说,不仅仅体现建筑本身的外观,建筑因为历史的机遇、通过时间的沉淀,更是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内涵、风土人情的综合体现。建筑的时间长了,就有了老建筑,老建筑多了,这个城市的故事也多了,就有了很多可以追索的东西。《城市· 》栏目想以老建筑为题,通过老建筑来挖掘建筑背后的故事,寻找老建筑与城市、人文、经济之间的联系。林总这样解释说。

 


阮老师认真地看了“老建筑”节目的剧本,并逐一认真地给了相关批注。比如将“上海老洋房的小资风情”改为“冒险家精神”等。


“过去历史上从来不说宋代建筑、明代建筑、清代建筑,但懂的人一看就知道,他们有自己的特征。清代人不会去建明代建筑,明代人不会建宋代建筑。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建筑。而我们现在仿明清仿西洋,欧陆风情泛滥成灾,这是文化贫瘠的一种表现。”


阮老师接着说:“新时代要创造自己的新风格。在这个意义上,我们留存古代的遗产,更重要的是要让人知道,这是清代的、这是明代的……而且它还在发展。我们给下一代什么东西?给他们一堆大杂烩?我们留存古建筑是为了研究借鉴,创造我们的新建筑。现在科技发达了,现代建筑都用钢筋混凝土了,高楼多了。但人们生活的地理环境不会改变,一年四季的气候改不了。人还是从自然中来的,现在城镇千镇一面。但原来江南六古镇都不一样,各有各的特点,虽然它们在同一地域同一历史阶段形成,但由于本身的人文环境、自然环境的演变、形成了不同的风格。”


阮老师说他以前上过央视《实话实说》的节目,并在里面直接地评述了当下古城保护存在的问题。之后,不少城市都采纳了他的建议,从中可见媒体的作用之大。阮老师进一步表达了对我们栏目组的殷切期望,林总表示《城市· 》栏目一定会充分践行 城市历史文化传承的使命,和阮老师一起致力于“老建筑”的发展与维护。为了更好地守护古建筑,阮老师在国际组织的帮助下还特意成立了“阮仪三基金会”,致力于为古建筑保护奔走。


“刀下救平遥 ”、“以死保周庄 ”,阮仪三老师曾经拼命拼力保护 古城遗迹。面对城市化进程中现代“文明”对自然、古迹的毁灭,他痛心、愤怒,奔走上书,四处疾呼,为了知识分子的良心和 民族文化的传播延续,他不惜撞得头破血流,七十高龄斗志依然。他说:什么叫爱国主义?爱祖国,爱家乡,爱民族,就要知道自己家乡、自己民族的特点,这些无形的精神底蕴,是寓于具体的实物环境之中的,留下真实的历史生活环境,就是留下我们民族文化的根。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这就是阮仪三。作为一档在CCTV证券资讯频道首播的城市访谈节目,我们相信《城市· 》栏目和阮仪三老师在保护 古建筑方面的合作一定会取得成功!

 

                                                                                                                                                                                               责任编辑:陈晓明

上一篇:城市 助力长江经济带合作,构建现代产业走廊

下一篇:资本正值寒冬,互联网创业公司面临幻灭?

旗下业务介绍:电视节目 - 网络电视 - 网络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