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

北京海淀:以创新支持城市副中心建设

城市运营中心城市创新6/8/2016 5:17:15 PM
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海淀区目前已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6157家,占全市的50%。昨天,海淀区委书记崔述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以科技创新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增加能量动力,是海淀区承担的责任,也是自身发展的重要支撑。
      目前,海淀区一批科技创新企业已参与到城市副中心的建设中,此外,人大附中等名校入驻通州,今年秋季正式招生。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全面开展水系治理,为下游送去清澈水源。
科技企业助力海绵城市建设
     海淀是 创新创业的发源地。这里聚集了以北大、清华、中科院为代表的众多知名大学、科研院所,汇聚了 最优秀的人才,联想、百度、小米等一批知名的科技企业在这里诞生并走向世界,微软、IBM、SAP等50余家国际知名企业在这里设立研发中心。
     截至目前,海淀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6157家,占全市的50%,占全国十分之一;区域内有独角兽企业22家,占全市的54%。一季度,新设科技型企业3445家,同比增长15.9%。
     以创新为核心的科技服务业、以资本为核心的商务服务业成为海淀区高精尖经济结构的主要优势和辐射源。
     目前,众多海淀区企业发挥创新优势,积极参与到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中。北京仁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是海淀区一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单位。目前,该公司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正在城市副中心的建设中应用,利用自然排水系统,充分发挥城市绿地、道路、水系等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为建设具有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功能的海绵城市提供重要保障。


3所名校通州校区秋季招生

      海淀区是科教文化大区,智力资源密集,区域内云集教育部属和市属普通高校30余所,中央级科研院所100多家。基础教育的教育质量和教育规模在全市均位居前列,有一批全市知名品牌学校和中小学教育名家,基础教育总在校生达31万人,院所和学校数达300余个。
     在加快城市副中心建设中,海淀区率先行动,勇于担当,积极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通州新城辐射,协助通州地区,从规划初期就提前介入学校定位和布局,高起点高标准建设一批优质中小学,带动当地教育服务水平整体提升,为城市副中心建设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和保障。
     目前,人大附中、首师大附中、理工附中3所学校入驻通州,并且都将于今年秋季正式招生。目前,教师招聘、校园修缮、招生工作都在有序进行中。
    据介绍,这3所学校都是海淀区首批市级示范校,在通州区办的分校,也是以市级示范校的标准高起点建设,由3所学校的校长亲自担任通州校区法人,派驻本部优秀的管理团队和师资,通州校区的招生、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管理等,都将纳入该校集团化办学体系,通过一体化管理带动学校快速发展。


2018年河道水质达到地表水Ⅲ类

    在环境治理方面,海淀区编制了《海淀区水系生态治理工作方案》,计划利用五年时间,全面开展水系生态治理项目建设。
    在2016年-2017年,各项水系生态治理项目陆续上马,各项管理措施逐步落实。不断完善污水管线和处理设施建设,实现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坚决杜绝污水直排入河;秉承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因地制宜地规划建设河道湿地、滩地等;实施大寨渠、团结渠、宏丰渠等19项河道生态治理工程,清除河底淤泥,消除内源污染;建设稻香湖片区、翠湖片区等水体连通循环工程,增强河水动力;按照北京市A级标准新建上庄再生水厂、升级改造稻香湖和翠湖再生水厂;建管结合,实行“河长制”,强化属地管理,严格监督考核。
    海淀区将以水生态治理为主线,形成建管并举、“十水”共治、全区统筹、全民护水的水生态治理新格局。到2018年底,该区将实现河道水体主要指标达到或接近地表水Ⅲ类;到2020年底,河道生态自净能力逐步恢复,常年水质指标保持地表水Ⅲ类。

上一篇:创新创业,“郑”在进行时

下一篇:河南鼎盛环保:创新环卫领域技术 助力智慧城市建设

旗下业务介绍:电视节目 - 网络电视 - 网络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