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 西蒙·库柏:一场英国“私校精英”间的内斗
库柏:
英国退欧不单是一场反精英运动,也是一场精英领导的反精英运动,是一群私校男生对另一群私校男生发动的政变。
要理解英国自身所造成的处境,最好了解一点:英国退欧不单是一场反精英运动。准确地说,这是一场精英领导的反精英运动,是一群私校男生对另一群私校男生发动的政变。
我与这两群人同时期上的大学,现在后知后觉地发现,自己当年见证了酝酿中的英国退欧运动。当我1988年来到牛津大学(Oxford)时,戴维?卡梅伦(David Cameron)、鲍里斯?约翰逊(Boris Johnson)、迈克尔?戈夫(Michael Gove)刚刚离校。乔治?奥斯本(George Osborne)以及退欧派雅各布?里斯-莫格(Jacob Rees-Mogg)、丹尼尔?汉南(Daniel Hannan)都和我年龄相仿。
我跟他们走得并不近,因为在牛津这座象牙塔里,心向政治的私校男生住在他们自己的“塔中塔”里。他们有自己的俱乐部,如布灵顿俱乐部(Bullingdon)——我们这些中产蠢蛋甚至从未听说过。他们最喜欢去的是牛津辩论社(Oxford Union)——过家家式的“议会”,定期组织一些诙谐的辩论。辩题如:“性是美好的……但成功更好”,1978年,特里萨?梅(Theresa May)辩驳过这一论题。如今,梅已经当上保守党党魁——虽然她不像大多数角逐这一位置的人那样,担任过牛津辩论社主席;她的丈夫菲利普(Philip)以及戈夫、约翰逊倒是都担任过这一职务。(令人叫绝的是,戈夫还为约翰逊1986年当选牛津辩论社主席进行过助选)。
你可以通过他们身上的西服套装认出牛津辩论社的“未来政客”,虽然没人像里斯-莫格那样极品——青年的他骨瘦如柴,穿得像维多利亚时代带着雨伞的牧师一样,走在宽街(Broad Street)上。每到辩论社选举新的管理者时(一年三次),这些未来政客就会走遍牛津,拦住普通学生问:“你可以投票给我吗?”辩论社选举的高潮往往是一名伊顿公学学生为争主席之职,对另一名伊顿公学学生背后捅刀。
英国议会大厦(Houses of Parliament)看起来像一座宏伟巨大的哥特式私校,这并非巧合。那座建筑对于这群精英有巨大的吸引力。除了从英国的角度来看的二战史,普通英国人在学校几乎不学历史(正如退欧辩论中所显示的),而辩论社的未来政客们则利用学校时光大量涉猎英国议会史。他们心目中的英雄是那些伟大的议员,如帕默斯顿(Palmerston)、格拉德斯通(Gladstone)和邱吉尔(Churchill)。我不认为多数辩论社的未来政客都梦想制定政策。相反,威斯敏斯特(Westminster)只是一个让他们感到亲切的私校俱乐部——戈夫这样的中产阶层孩子则是渴望自己能够对这里感到亲切。
他们的主要兴趣是演讲术。从六岁开始,他们所受的教育就把重心放在演讲和写作上。从牛津毕业后,辩论社的未来政客们通常就职于传播领域:卡梅伦曾做过公关工作,戈夫、约翰逊、汉南则当过记者,写了不少煽动性的、在牛津会被看重的文章。奥斯本(Osborne)曾申请到《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做记者,但没有通过面试,面试官是吉迪恩?拉赫曼(Gideon Rachman),如今是我在英国《金融时报》的同事。只有里斯-莫格进入了金融业,可能是因为他的父亲曾经是《泰晤士报》(the Times)的主编。
我开始大学生涯的那个秋天,玛格丽特?撒切尔(Margaret Thatcher)发表了著名的反欧洲演讲——“布鲁日演说(Bruges Speech)”,从此这个精英群体就开始不放心布鲁塞尔。统治英国是他们的特权;他们不希望受到外力干涉。保守党的“疑欧主义”在某种程度上是为了保护自己的饭碗,如同巴黎出租车司机反对优步(Uber)一样。
这群私校男生花了数十年时间试图激起英国选民对欧盟的愤怒。但正如戈夫2005年对我承认的那样,普通选民对这件事从来都没有太大兴趣。或许,他们并不在意自己是被遥远的布鲁塞尔的精英统治,还是被威斯敏斯特的精英统治。因此,这群私校男生将退欧运动聚焦于一个许多普通英国人的确担心的议题:移民。对于像约翰逊这类人士而言,退欧运动只是一场大一点的牛津辩论社辩论。他们的主要武器还是修辞与幽默。在英国,当对话有变得激动、无聊或太专业的苗头时,人们就用幽默来打哈哈。于是就有了约翰逊的那句名言——“我对蛋糕的政策是既要拥有它又要吃掉它”。现在这句话似乎不那么有趣了。
……
退欧目标实现之时,约翰逊与汉南轻描淡写地告诉英国人,移民终究还将继续。这也难怪,因为私校男生并不关心移民。波兰人、孟加拉人是不是住在伦敦以外的土气城镇,对他们来说根本无所谓。
事实证明,这群私校男生并没有将退欧付诸实施的计划。我猜,他们认为这是一个乏味的治理问题,最好留给埋头苦干的公务员。实际上,公投后的那个周日,约翰逊在打板球。他是一个“即兴发挥”的半吊子——这倒是符合私校的伟大传统。
如今,英国似乎正在走向衰退。当我在电子邮件中向一位毕业于私校的牛津朋友提及这一点时,他批评我说:“你似乎过于担忧短期财政影响。这是民主的胜利。”我明白他的意思。如果你一年赚20万英镑,经济衰退对你不会有太大影响;但如果你一年只赚2万英镑,这是意味着一场个人危机;而如果你现在一年赚1.5万英镑,那你很快就可能难以养活自己的孩子了。
总之,在退欧公投后,这群私校男生很快又忙着去竞选保守党领导人了。“你可以投票给我吗?”多好玩啊!
编辑策划:《城市· 》栏目 许明晓
上一篇:智者任正非“迷茫”背后的清醒
相关阅读:
- 我们共同的人生难题:如何度过此生? 2016-07-22
- 智者任正非“迷茫”背后的清醒 2016-06-07
- 徐贲:梁启超发现 人最欠缺的是什么 2016-06-07
- 哈继铭:人民币购买力在快速下降 2016-06-07
- 郭老学徒:铁腕领导人对媒体毫无办法? 2016-06-07
热门推荐:
- 艺术家伍素娴作品亮相艺术上海国际博览会特别主题展 2024-11-07
- 纪录影片《我和我的丹青》荣获第三届香港紫荆花国际电影节短片单元最佳制片人奖 2024-11-07
- 大风雅集——纪念张大千先生诞辰125周年传承展在沪开幕 2024-06-21
- Chinese Medicine and Culture《中医药文化(英文版)》正式被ESCI数据库收录 2024-06-17
- 专家云集建言献策,2024上海浦江知识产权国际论坛(第十届)在沪举办 2024-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