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热点

纪录影片《我和我的丹青》荣获第三届香港紫荆花国际电影节短片单元最佳制片人奖

独家特别策划11/7/2024 1:51:51 PM


一部由上海青年盟员拍摄上海民盟老艺术家的纪录影片《我和我的丹青》近日先后入围第三届香港紫荆花国际电影节和第二届香港国际网络电影节,并荣获第三届香港紫荆花国际电影节短片单元最佳制片人奖,被学习强国、人民日报、新华网、央视新闻网、环球日报、华尔街日报、美国时代周刊、英国卫报等800多家海内外媒体的采访和报道,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影响。







《我和我的丹青》讲述了民盟老艺术家叶雄、桑麟康和朱新龙的创作初心和精神品质,他们聚集在一起,相互交流创作体会、切磋技艺、激发创作灵感,将个体活动升华为团队力量。他们注重现实生活体验,画面强调以形写神,以线造像。他们是时代的亲历者、记录者、创作者,以独特的视觉语言表达,围绕艺术创作的“人民性”宗旨,呈现了艺术家对时代与生活的礼赞。




影片的出品人、总策划、总编剧,也是民盟盟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哈佛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上海市欧美同学会会员、上海市新联会会员、上海市作家协会签约作家、上海炎黄文化研究会会员、上海电影家协会会员、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民盟书画院会员、上海炎黄书画院书画艺术家、上海市普陀一古社区文化促进中心理事长、隐华(上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隐华影业(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徐亦嘏代表《我和我的丹青》剧组赴香港出席了红毯仪式和颁奖盛典。他在发表获奖感言和接受媒体现场采访时表示,这份荣誉不仅属于整个剧组,也属于那些老艺术家们,是他们的坚持才有了如今的江南文化和海派文化,是他们的坚持才让中华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几十年如一日地辛勤创作和钻研,他们的精神令人感动,他们的光辉照亮我们前行。




今天,依然有许多民盟老艺术家在上海生活和创作,他们用手中的画笔表现上海城市特有的发展脉络、上海丰富的红色历史传统,以及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宏伟成就。他们用手中的画笔描绘时代的容颜,与时俱进,以人为本,体现中国精神,反映中国审美,创作讲述中国故事的优秀作品,以无愧于时代和无愧于人民。


徐亦嘏自小时候起就经常跟万籁鸣、陈伯吹、杜宣、张瑞芳、乔奇、秦怡、朱践耳等爷爷奶奶在一起,因为长期耳濡目染的关系,使得徐亦嘏从小便深受这些老艺术家的影响,深深地爱上了中国传统文化,令他一心痴迷于学习、钻研文学和艺术。如今他已是一名文艺工作者,其作品入选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中共上海市委对外宣传办公室2021年上海市“中华文化走出去”专项扶持资金项目,第四届香港国际青年电影节优秀影片奖,第三届亚洲华语电影节入围奖,“首届长三角电影编剧高级研修班”优秀作品奖,入围第二届《中国作家》阳翰笙剧本奖等多个国家级和省级奖项,先后被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中国网、CCTV城市中国、文汇报、今日头条、中华网等媒体以及上海市新联会、民盟上海市委宣传部专访报道,荣登学习强国和人民日报,被授予“中国当代杰出文艺家”称号。



(徐亦嘏和香港著名导演李力持)



影片的片名由徐亦嘏用书法亲笔书写,据他介绍,《我和我的丹青》是他和盟员肖阳导演完全用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通过个人出资来倾心打造的影片。第一季虽已完成,但徐亦嘏已经开始计划拍摄第二季,之后会把《我和我的丹青》系列继续拍下去,最终将之打造成一个上海乃至中国的中华传统文化IP。谈到拍摄初衷时,徐亦嘏表示自己作为一名盟员和文艺工作者,有责任为国家、为社会、为民盟做贡献。在拍摄过程中,民盟上海市委组织部和民盟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上海炎黄文化研究会等在拍摄过程中给予了很多支持和帮助,使得影片最终能够顺利完成。对于拍摄《我和我的丹青》这样一部描写海派艺术家的创作历程,彰显江南文化独特魅力,讴歌上海这座城市精神的系列作品,这不仅是一份使命和责任,也是一种情怀和追求。




丹青写万物,笔墨绘自然。徐亦嘏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用文学和艺术来书写时代的楷模与不平凡的人民,创作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文学和影视作品,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做贡献。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责任编辑:林军




上一篇:大风雅集——纪念张大千先生诞辰125周年传承展在沪开幕

下一篇:艺术家伍素娴作品亮相艺术上海国际博览会特别主题展

旗下业务介绍:电视节目 - 网络电视 - 网络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