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泾小镇“特别”说,特文、特新、特色?!
特色小镇是体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综合发展平台,已成为推动地区产业升级、发展新经济的重要载体。建设特色小镇,也是上海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需求。作为上海西南门户的金山枫泾镇,从2010年开始就启动特色镇建设,并探索出一条比较独特的发展路径,充分挖掘生态、文化、产业方面的特色,逐步激发小镇活力和核心竞争力。
6月18日下午,由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金山区人民政府与解放日报联合主办的“特色小镇:更新与发展”论坛在上海枫泾镇举行,共谋特色小镇发展之路。参会的有国家发改委、工信部、文化部的官员,有中央政策研究室的专家,还有上海市发改委、上海市政府研究室的相关负责人,更有规划、建设、城镇发展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
特文:文化之魂不可丢
每一处经济的绿色发展,都离不开文化理念的引领;每一个产业的持续增长,都必然有文化特色的内核;每一个企业的自觉自信,都源自文化信念的支撑。
枫泾镇是 历史文化名镇,亦为新沪上八景之一,历史上因地处吴越交汇之处,素有吴越名镇之称;枫泾为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古镇周围水网遍布,镇区内河道纵横,桥梁有52座之多,现存最古的为元代致和桥,距今有近700年历史。因此,文化必然是枫泾“特色小镇”发展重点。
“有文化特色的小镇,就是有核心竞争力的小镇。”文化部文化科技司司长孙若风表示,打造特色小镇,道路和模式有千万种,但千万不能把文化的魂丢了;文化不是包袱,而是制胜的法宝,有自己文化风格的小镇,才会有特色、有价值、有竞争力。有人提出,江南古镇太多了,上海再要打古镇牌,就会走上“同质化”道路。但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副主任乔润令却说:“‘同质化’无所谓,因为全国的古镇资源本就稀缺,对我国13亿人口来说,有几百个古镇都不嫌多。作为一个古镇,它就是有特色的,是别人复制不了的。”这也提醒人们,关键在于这个“质”,如果确实是有价值、有核心竞争力的“质”,在一定程度上有“同质”也无妨。
特新:把事情交给市场、资本去做
特色小镇是体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综合发展平台,其中,创新是首要因素。特色小镇的建设不能沿用老思路、老办法,必须在探索中实践、在创新中完善。建设特色小镇,不一定要找区长,而应该找市场。把事情交给市场、资本去做,可能更有生命力。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副主任乔润令指出,打造特色小镇,不能搞“审批制”,而要搞“创建制”。政府部门可以支持特色小镇的发展,但是需要转变支持方式,比如可以试着交给基金等市场资本来做。
香港城市规划院执行院长孙纪平认为,特色小镇要以产业为特色,必须选择产业资本,但不能盲目选择一个有钱的企业。“目前,国内多的是资源型行业和房地产行业的资本,他们缺少产业营运经验,特别在小城镇方面还是以房产开发为主,这样形不成了主导产业,无法实现产城融合、产镇融合。”
也有专家表示,特色小镇一定要选择非传统资源的开发商。“搞煤炭、钢铁,在上海肯定行不通。”大数据、互联网+、古镇文化、生态资源等,都算得上非传统资源,可以从中挖掘、培育低碳产业、绿色产业,进而发展出新经济模式。
特色:“特”在何方?
新近出台的《关于金山区加快特色小镇建设的实施意见》阐述:“对各镇产业特色、文化特色、生态特色的再挖掘、再培育,使各镇的特色更鲜明、资源更集聚、优势更明显,以期进一步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辐射带动新农村建设,不断缩小城乡差距,加快实现城镇更新。”一句话,特色小镇的“特”字,将主要体现在生态、文化、产业等方面。
“打造特色小镇,要成熟一个,再推一个,要顺势而为。”金山区委书记李跃旗表示,金山规划建设特色小镇,其实是对各镇发展定位的再明晰,比如海渔小镇、马拉松小镇等,都是充分利用自身历史资源优势,作为最原汁原味的“卖点”,不仅讲好“小镇故事”,更要发挥特色产业对镇域经济的辐射带动效应,以“十年磨一剑”的耐心和毅力,为小镇注入强大的生命力与活力。
对于枫泾特色小镇的发展前景,一些专家表示十分看好,并鼓励说:“作为一个小镇,枫泾虽然处在上海城市的边缘,是一些优势资源覆盖不到的地方,但如果换位(区位)思考,放在长三角的坐标体系中来看,枫泾又成了一个中心地带。”
也有专家表示,讨论是不是“中心”,其实意义不大。关键是要转变发展理念。规划建设特色小镇,不能只局限在一个镇的框架里,而要站得更高一点、看得更远一点,可以放在更广阔的全上海、长三角、全国的范围内来看,来寻找自己的机会、特色和功能,可能更经得起考验。这其实体现了更高的发展格局。
目前,上海市目前正在研究如何进一步鼓励发展特色小镇,上海基层对于打造“特色小镇”十分踊跃,仅金山就涌现了“科创小镇”、“水果小镇”、“海渔小镇”、“田园马拉松小镇”等一批探索案例,而奉贤庄行镇也表示要朝着“化妆品小镇”方向努力。但专家提醒说,特色小镇建设要避免“一哄而上”,要防止“穿新鞋走老路”,更不能“房地产化”,而要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产业特色,形成支撑特色小镇发展的内在造血机制。
编辑:《城市· 》栏目 许明晓
相关阅读:
- 艺术家伍素娴作品亮相艺术上海国际博览会特别主题展 2024-11-07
- 纪录影片《我和我的丹青》荣获第三届香港紫荆花国际电影节短片单元最佳制片人奖 2024-11-07
- 大风雅集——纪念张大千先生诞辰125周年传承展在沪开幕 2024-06-21
- Chinese Medicine and Culture《中医药文化(英文版)》正式被ESCI数据库收录 2024-06-17
- “时尚100+”系列发布活动盛大举行,上海消费品产业活力再升级 2024-06-07
热门推荐:
- 长三角党建品牌——公益慈善品牌升级 2024-12-16
- 艺术家伍素娴作品亮相艺术上海国际博览会特别主题展 2024-11-07
- 纪录影片《我和我的丹青》荣获第三届香港紫荆花国际电影节短片单元最佳制片人奖 2024-11-07
- 大风雅集——纪念张大千先生诞辰125周年传承展在沪开幕 2024-06-21
- Chinese Medicine and Culture《中医药文化(英文版)》正式被ESCI数据库收录 2024-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