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观点

来首良:古体诗词的现代化问题

  古体诗词的现代化一直是困扰现代人创作的难点。民国时期闻一多先生在 1926年5月13日第7号《诗镌》上发表《诗的格律》一文,提出诗歌的“三美”理论,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奠定了新格律诗的理论。前两者受到普遍认可,后者缺乏更丰富的理论支持。其实这是从诗词作品的“横剖面”来论述,归纳诗歌理论。这种总结没有把时间的纬度加入进去,也就无法回答为什么按照过去的美境写现代的生活往往格格不入。正如汉服美女,台上表演可以,却难以生活化。


  因此,我认为古典诗词的现代化问题实际要从社会的“总剖面”来思考,加入时间,变化的纬度来思考,入时入世。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概括:


  1. 思想内涵的重新锤炼。


  诗言志。思想内涵的锤炼是历史,是个人对于现实的深刻感悟。代代不同,时时新意,人人各殊,闻一句而知高低浅深。现代人必须写现代,写自己,用生命,用身心,用肌肤去感受这个时代的热度,感受人情的冷暖,感受社会的变迁!思想内涵是诗词的灵魂。没有这个“魂”就失去了震颤人心的共鸣!


  举例:
  同样面对大海,
  曹操《观沧海》全诗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现在读来依然能感受到曹公的气势磅礴,慷慨壮烈!


  海子于1989年所写的一首抒情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做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前程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个温暖的名字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种简单的幸福同样是人们内心的诉求。同样引起人们的共鸣。
  两首不同的诗,不同的格式,却有相同的特点:有各自思想内涵, 入时入世,引起共鸣!


  2. 审美的重新架构,略同于“绘画美”。


  美学范畴有跨时代性,也有时代性。农业时代的美景,不完全符合现在人的心境。所以,在表达个人感情世界,必须重构现在,当下的美学概念,画面意境,目的还是共鸣。
  同样写军旅生涯,我们可以透过两首词来看看古今的绘画美差异。一是辛弃疾的“醉里挑灯看剑”。

  南宋诗人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冷兵器时代的厮杀不绝于耳,辛将军挑灯看剑,内心百般滋味!


  我们再来看看毛主席的为我们营造的现代战场轰鸣,而我“岿然不动”的形象。
  《西江月·井冈山》
  毛泽东
  山下旌旗在望,
  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
  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
  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
  报道敌军宵遁。


  冷兵器时代的画面与炮火时代的画面感是完全不一样的。 只有写出各自特点,并服务于心境的营造才是好的“绘画美”。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写古体诗,近体诗的朋友往往局限在农耕时代的美感中,却难以打动人的原因。没有了现实与实际生活的描写,诗词只是一种文字游戏。


  3. 格律与音韵的问题,略同于闻老的“音乐美”。


  格律不是一成不变的,音韵也是随着时代和地域在不断变化的。当下创作只要符合普通话或者某一地方方言音韵即可。没必要按照过去的韵谱填写。至于格律,遵循格式与否视内容与情感抒发而定。


  毛主席的《西江月·井冈山》中其韵脚就是用湖南方言。


  上古音韵,唐韵等都不是不好,只是随着时代变化,用来吟诵读唱的诗词也要符合当下实际。


  综上所述,我认为,从思想内涵的重新锤炼,审美的重新架构以及解决格律与音韵的问题等三个方面入手才能很好解决诗词的入时入世问题。

   本文作者系:来首良--“文化基因”研究行者。
  如何将古今中外的文化变成可以看得见,摸得着,可以实际操作的行为与理论模式;使每个人所携带的文化基因序列都能得到优化,每个人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使家族财富与荣耀得到传承、商业组织在不同时空中都能得到良好发展。这一直是我思考的方向。是学者,但更是行者,不仅从理论上探讨,更从实际操作上实践。

     

       编辑策划:《城市· 》栏目 许明晓

 

上一篇:蔡武: 坚持文化先行 建设“一带一路”

下一篇:来首良:家族发展与文化传承

旗下业务介绍:电视节目 - 网络电视 - 网络广告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5149号